详细内容

壹东作品 | TOD项目破茧而生

时间:2020-03-04     作者:壹东建筑设计

1609327369181153.jpg

TOD项目破茧而生

杭州打铁关站地铁上盖项目

 

这是一个杭城市中心的TOD项目历经八年的设计接力后破茧而生的故事。

 




01/记忆


老杭州的记忆有很多,艮山门就是其中之一。

公元1138年,南宋定都杭州。当时杭州城分为内城和外城,南跨吴山,北至武林,左靠西湖,右连钱塘江,设立城门十三座(现存十座),护城河环绕,气势恢宏。至今,杭城坊间还流传着古城的谚语——“十门三关一口井,三山六岭九条街”,是老杭州最初的记忆。

1609315471960499.png

 

我们故事的所在地——艮山门,便是杭城“十门”的东北门。艮山之名,源自于《易·说卦》中“东北为艮,象征山”。汴京有“艮岳”,南宋取名艮山,有故国之思。艮山门一带,宋元以来个体丝织与机纺作坊遍布,机杼之声,比户相闻,为弛名中外的“杭纺”主要产地,农民以桑蚕为业,生丝置篮进城卖给东园一带丝织机坊、料房,故有“坝子门外丝篮儿”之谣。



千年运河  百年铁路

宋元以来,依托运河的艮山门不仅兴盛于丝绸产业,更是是杭城北上南下物资的水陆要道,京杭运河漕运繁忙,南北货运日夜不停,商贾辐辏,成为物资聚散码头。

1609327398779247.jpg 

△ 运河漕运图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 

民国16年(1927年),杭州正式确立为市,分为八个区,上城、中城、下城、江干、西湖、艮山、拱墅和笕桥区。1906年,艮山门火车站的兴建,让艮山区成为了杭城最大的货运中心。届时,艮山区承担了杭城水(运河)陆(艮山门火车站)运输商品集散中心的角色,迎来了商贸发展的鼎盛时期。

1609327422123897.jpg 



消失的艮山区 

1957年4月,杭州进行行政规划调整,中城区、艮山区、笕桥区被撤并,艮山区归入下城区。那时正值新中国成立初期,下城城市建设尚未走上正轨。

20世纪70年代后期,杭州城市中心快速北移,逐渐向“武林广场”聚拢。下城区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鼎盛时期。杭州剧院、浙江省科技大楼、杭州大厦、杭州首家五星级酒店雷迪森大酒店等地标性建筑接踵而至,至20世纪末,“武林广场”地域已经成为杭州核心地带、繁华中心的“代言词”。

1609327469202924.jpg 

△ 1984年/2016年 下城区-武林广场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


02/机遇


老城区的新气象


21世纪初,杭州城市化进程加快,文晖、朝晖、东新和石桥也成了老杭州的新名片,而下城区的武林商圈更是迎来了高速地发展。

△ 杭州市下城区艮山门区域 2000年-2019年实景变迁

 

1- 位于武林广场运河北侧的西湖文化广场于2002年开始施工,2012年建成,自此,西湖文化广场成为杭城最繁华的地标之一;

2- 2012年,杭州地铁一号线开通,横贯上下城区,带来了便捷出行的同时,更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发展;

3- 下城区的文晖街道、朝晖街道、潮鸣街道等城市化发展加快,住区林立,配套完善,人口激增;

……

图片

△ 西湖文化广场夜景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 

武林商圈的发展,为下城区的建设带来了更多机遇。而地铁一号线的开通,更是预示着杭城即将迎来轨道交通的黄金时代。

 

轨道交通的黄金时代


 

2016年之后,杭州轨道交通进入快速发展期,至2022年,杭州将建成10条地铁线,2条城际线,总里程可达446公里。在杭州的建设发展中,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轨道交通网络正在扮演愈发核心的角色,TOD发展模式将为城市提供集约高效发展新方案。

图片

△TOD模式图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 

TOD(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),即“以公共交通为导向”的开发模式。TOD中的公共交通主要是指火车站、机场、地铁、轻轨等轨道交通及巴士干线,以交通站点为中心,以400-800米(5-10分钟步行路程)为半径建立中心广场或城市中心。将多样化的城市功能集中布置在公共交通站点周边,形成人气集聚、出行高效、方便快捷的城市生活。

 

图片

TOD案例 东京·涩谷未来之光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 

日本东京著名的城市更新项目——涩谷未来之光,坐落于八条轨交汇聚的大型地铁枢纽之上,打造了汇聚购物、剧院、办公等多元功能的综合体,实现了商业空间与轨交空间的无缝对接,使得每天约十分之一的轨道交通人流被成功引导为商业人流。

 


从东京、香港、巴黎、纽约到杭州,TOD模型将有效提升城市功能升级及所在区域的板块价值。随着杭州地铁1号线、2号线、4号线、5号线陆续开通,杭城各大商圈地铁上盖项目涌现,激发了城市活力。

 

图片

△ 杭州市地铁上盖物业分布图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
我们故事的所在地——打铁关站,位于杭州市下城区武林商圈腹地,同时作为地铁1号线和5号线的换乘站,在杭州轨道交通的黄金时代,迎来了发展的机遇。

 

图片

△ 杭州市地铁线路及打铁关站站点示意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 



03/新生


一场持续八年的设计接力

2019年6月,壹东建筑设计接到了一个紧急任务——打铁关站地铁上盖项目优化。这个项目,令人惊喜之余也伴随着巨大的挑战:时间紧迫、设计限制、诉求复杂……

01项目现状|地理位置

项目位于杭州市下城区地铁打铁关站,北靠德胜城市快速路,南依京杭运河及环城北路,东凭未来的沪杭高速客运专线,西侧与西湖文化广场及武林商务中心咫尺之遥,基地周边具有完备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,地块集城市中心、交通枢纽等多方优势资源于一身。

但是,自地铁1号线于2012年开通以来,地块内部已存在一个运营八年、高达30m的巨大风亭,且不可拆除。

1609327876380623.jpg 

△ 基地所在位置


1609327897140806.jpg


△ 基地现状照片

02项目进度|时间紧迫

该项目自2013年启动,持续了八年的设计,历经了多家设计院之手,已通过建筑审批,需在1个月内完成改造方案扩初设计并通过层层审批,计划于2019年7月底拿到工规证。

03设计限制|定位升级

由于建筑方案已通过审批,后续优化设计中,建筑功能、结构、面积、外轮廓线等无法更改。

原方案的产品整体定位为集合都市精英的时尚住区、新鲜潮流的体验式商业和活力创意的轻型办公的TOD活力综合体。该项目将在实现产品定位的基础上,提升整体气质、品质与标志性,打造下城区TOD标杆项目。
04诉求复杂|多方配合

该项目涉及到地铁开发与城市建设,需要在短时间内配合地铁方、业主方、股东方等多方诉求进行优化设计,同时还要通过大大小小十余项审批。



壹东接过最后一棒

如何在条件限制的情况下推陈出新?

我们在各个方面进行了尝试:平面功能改造潜力优化+外立面肌理优化+风亭创意设计+屋顶花园设计等。(以下展开介绍外立面及风亭优化设计)


外立面设计| 解决三大矛盾

单纯竖向分割的肌理与项目形象整体性之间的矛盾,

深色石材形成的厚重感与项目营销经营气质之间的矛盾,

建筑细节的塑造不足与项目定位之间的矛盾。

1609327959488182.jpg

△ 原方案设计

1609327988784973.jpg 

△ 设计出发点设想


借鉴于艮山门的历史——“艮山门外丝篮儿”,艮山门曾广设丝行、绸庄。本项目“丝”为元素进行立面设计,保留艮山门的历史。一改深色石材所带来的的厚重感,采用大面积玻璃进行肌理的竖向分割,同时巧妙的运用铝板消隐层间楼板保证竖向肌理的完整性,打造出建筑整体的精致、挺拔、通透、时尚的气质。


1609328023802514.jpg 

△ 立面肌理生成过程

1609328051743096.jpg 

△ 立面细部构造探究

1609328076837795.jpg 

△ 立面节点最终效果


亭设计| 化劣势为优势

地块位于打铁关站地铁上盖区域,地铁规划初期便已建造的地铁站风亭恰好屹立在地块内部,面临着不可拆除的强制性条件,如何在保证风亭良好通风的情况下将其融入整体设计是一大难题。

1609328112594741.jpg 

△ 风亭实拍图

由于风亭所在位置位于主干道入口处,邻近地铁口,同时风亭巨大的体量具有标识性,因此我们考虑将风亭打造为东侧广场标志性入口。在如何消隐风亭体量,将其融入整体设计中,我们做了大量尝试。

1609328136508090.jpg 

△ 方案推演——方案一  穿孔板

1609328200458410.jpg 

△ 方案推演——方案  横向金属百叶

1609328217216286.jpg 

△ 方案推演——方案三 纵向玻璃百叶


最终,我们选用了方案三,通过在百叶中嵌入发光灯条的形式,将风亭外立面打造为灵活多变的电子展示屏,在兼顾风亭排风的同时起到了投屏展示的作用。

1609328241100851.jpg 

△ 风亭墙身细部构造

1609328262293228.jpg 

△ 风亭排风示意

1609328283194018.jpg 

△ 百叶照明示意


 

破茧而生

30天。

我们经历了几十场大大小小的会议,

改了n版设计,

夜以继日、头发掉光。

终于在7月底完成优化设计

并取得了工规证,

项目开始落实实施。(撒花~)

1609328313775355.jpg 

△鸟瞰透视图

图片 

△西侧整体透视图

1609328368339468.jpg 

△东侧整体透视图

1609328393708821.jpg 

△ 东侧商业广场透视图

1609328418730098.jpg 

△内部庭院透视图

 

最后,

很幸运我们能参与这场设计接力之旅,

众望所归地完成了最后一棒的交接。

打铁关的故事仍在继续……

期待项目完美呈现!

 


















seo seo